2006年3月13日星期一

异乡的温柔 (20050616旧文)

-ZH-

想不到瑞士有不少单车族。

瑞士人喜爱运动,又有大量状况良好的山野小径随时恭候,骑车越野郊游自不必说。而以自行车为主要交通工具的也大有人在,在大街小巷与四个轮子的并驾齐驱。专门的自行车道、自行车交通指示牌随处可见。尽管他们有极其发达的公共交通网络(汽车、电车、火车、缆车、轮船)和极高的生活水平。

有一位骑车上下班的瑞士同事说不能理解竟然有人不会骑车,他指的是美国来的人。这一点我很理解他,因为这里的小孩骑车的多得是,假日里往往一家大小呼儿唤女地单车郊游。更小的Baby怎么办?爸爸妈妈的车后面再拖个小车斗,两个宝贝坐进去没问题,后面再竖起一面小红旗,煞是醒目。

我的住处与上班的地方正好10站路,每站之间相距很短,整个路程坐电车大约15分钟就到了,所以自行车是最好的代步工具。恰好路上有个单车店,于是进去问问价。看到里面有几辆旧车,每辆上有纸一张,各书几十至百多法郎不等。于是问老板是不是二手车?老板说no,那是送来修的车,我们这里的车最低700法郎!然后问我想要多少的。我说大概两百吧,"It's impossible.",他说,接着给我算苏黎世的人工每小时多少,两百法郎的自行车是多么的不切实际。最后建议我到自行车交换市场去看看,当天就有一个。边说边翻出一张表,抄下一个地址给我。

实际上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找到一百法郎以下的旧车,而我又刚买了公交年票,相当于他们那一辆最便宜的自行车的价,所以事情并不那么紧急,机会总会有的。下次吧。

和同事讲起自行车之贵,他的评价是:这很正常,好一点的两三千的也不奇怪,还有人花七千法郎买一辆自行车的。

不由得怀念起那辆伴我三年、出国前几天终于离我而去、和夫人一起用60元人民币买来的、修车钱远多过买车钱的、曾经驮着我们,从一家两口到一家三口,在成贤街上晃悠的杂牌小破车来。

单车单车,异乡的温柔 ……

没有评论: